智能体设计与多工具编排


智能体(Agent)是在给定目标下,能规划、调用工具、观测反馈并自我纠正的系统。本文聚焦工程中的可落地方案。

核心循环:计划—执行—反馈

  • 计划:分解目标为若干可执行步骤(任务树/链)。
  • 执行:根据步骤选择并调用工具(函数调用/API/数据库/检索)。
  • 反馈:记录结果与异常;必要时回滚、重试或调整计划。

工具与选择策略

  • 工具描述:严格定义输入/输出与异常;提供示例以降低调用错误率。
  • 工具选择:基于模型路由或规则;为关键工具设置人工确认阈值。
  • 组合模式:顺序(Chain)、并行(Fan-out/Fan-in)、条件分支(IF/ELSE)。

记忆与状态

  • 短时记忆:本轮对话关键信息,控制上下文长度。
  • 长时记忆:以向量检索存储实体与事实;按场景检索注入。
  • 任务状态:显式状态机/事件驱动,便于监控与恢复。

验证与安全

  • 结果验证:正则/Schema 校验、单元断言、冗余工具交叉验证。
  • 安全:权限最小化、输出过滤、工具沙箱、敏感操作二次确认。
  • 审计:结构化日志、追踪调用链、可观测性指标。

工程建议

  • 优先明确目标与可衡量指标(任务成功率、时延、成本)。
  • 小步快跑:从“半自动 + 人审”迭代到全自动。
  • 降级方案:故障时切换到保守路径或人工接管。

良好的智能体不在于“花哨提示词”,而在于清晰的边界、可靠的工具与严格的验证闭环。


文章作者: 张显达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张显达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