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5 物联网市场快照


导语:
IoT Analytics 在 11 月发布的《State of IoT 2025》预测今年全球联网设备将增至 211 亿,2030 年将突破 390 亿;AT&T 与 Thales 的 eSIM 联合方案加速全球部署;Parks Associates 报告揭示边缘 AI 在智能家居和工业场景的渗透率持续提升;Digi International 的 XBee 3 Global LTE Cat 4 模块带来更低的运维成本。需求、连接、智能、安全多条线索交织,描绘出物联网新阶段的轮廓。

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

IoT Analytics 指出,2024 年全球连接数达 185 亿,同比增长 12%;2025 年预计增长 14% 至 211 亿。Wi-Fi、蓝牙、蜂窝仍占据主导,分别占 32%、24%、22%。Wi-Fi HaLow、低功耗 Wi-Fi 6/6E 让 Wi-Fi 进入长距离、低功耗场景;BLE 与 IO-Link Wireless 在工业传感器、电子价签、智能门锁中普及;蜂窝侧的 LTE-M、NB-IoT、5G RedCap 减少模块成本,有利于大规模部署。

eSIM Simplifies Deployment

AT&T 与 Thales 的方案展示了 eSIM 的潜力:企业可以以单一 SKU 发货,在目标市场根据 SGP.32 规范远程配置本地运营商配置,降低库存、物流、合规成本。对于跨国车联网、物流、能源企业来说,这意味着可以更灵活地响应政策变化。IoT Analytics 同时提醒:本地法规(数据驻留、税务、网络安全)仍需重视,企业必须在 eSIM 平台中嵌入合规检查与自动化审计功能。

边缘 AI 成为新竞争点

Parks Associates 的研究显示,北美 38% 的智能家居设备具备边缘 AI 功能,工业领域的边缘预测性维护、视觉检测也快速增长。通过在网关、摄像头、传感器中运行轻量化模型,企业可以降低云端带宽与推理成本,增强隐私保护。Digi XBee 3 Global LTE Cat 4 模块集成 GNSS、远程管理、OTA,使终端更易部署边缘推理。Iridium 的硬件安全芯片则为全球定位、资产追踪提供防篡改能力。

安全挑战与僵尸网络阴影

KrebsOnSecurity 报道的 Aisuru 僵尸网络表明,未加固的 IoT 设备很容易被劫持为住宅代理节点,成为广告欺诈、AI 数据抓取的工具。企业必须将安全视为第一优先:默认密码、过期固件、开放端口都会成为攻击入口。随着设备规模扩大,自动化安全运维成为必选项。

策略建议

  1. 分层连接策略。 结合 Wi-Fi、蜂窝、卫星、蓝牙等技术,针对不同场景选择最优方案,并利用 eSIM 简化管理。
  2. 构建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平台。 采用 Digi Remote Manager、Azure IoT Hub、AWS IoT Core 实现远程监控、OTA、日志。
  3. 引入边缘 AI 平台。 选型 TinyML、Edge TPU、NPU,根据业务需求部署模型并与云端协同。
  4. 强化安全基线。 实施安全芯片、可信启动、零信任网络访问 (ZTNA),结合 IDS/IPS 识别异常流量。
  5. 合规治理。 建立跨国法规库,针对数据隐私、税务、无线认证进行自动化检查。

行动清单

  • 评估现有设备的 eSIM 兼容性,制定替换计划与资费策略。
  • 对重点站点进行安全审计,更新固件、修改默认凭证、关闭无用端口。
  • 在试点区域部署边缘 AI 场景,衡量延迟、准确率、成本节省。
  • 与运营商、设备供应商共享威胁情报,建立僵尸网络防御机制。
  • 在治理层引入 IoT FinOps,持续追踪设备运维成本、故障率与业务贡献。

结语

物联网已从“连接红利”迈向“智能红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eSIM 降低部署门槛、边缘 AI 提升价值、安全挑战倒逼治理。能否在这些矛盾中找到平衡,将决定企业在下一波 IoT 竞争中的位置。


文章作者: 张显达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张显达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