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oT Analytics 发布的 2025 年秋季市场报告显示,全球连接数有望在 2025 年底达到 211 亿,并以 13% 的复合增速迈向 2030 年的 390 亿;AT&T 与 Thales 联合发布的 eSIM 方案则进一步降低全球部署成本;Digi International 的 XBee 3 Global LTE Cat 4 模块、Parks Associates 关于边缘 AI 的最新研究让人看到终端智能化的广阔前景。物联网正在从“连接红利”进入“智能红利”阶段,企业需要重新审视网络、终端、管理三个层面。
市场规模与结构
根据 IoT Analytics 的数据,Wi-Fi、蓝牙、蜂窝三大连接技术占据 80% 市场,其中 Wi-Fi 以 32% 的份额领先,低功耗 Wi-Fi 6/6E/7 与 Wi-Fi HaLow 正将 Wi-Fi 的使用场景拓展到工业、农业;蓝牙(24%)借助 BLE、IO-Link Wireless、电子价签、数字车钥匙等应用快速增长;蜂窝(22%)则得益于 LTE-M、NB-IoT、5G RedCap 的成熟。报告指出,由于中国市场需求低于预期、企业推迟资本开支,2025 年的连接数比 2024 年预测值略微下调,但整体增长趋势不改。
eSIM 与全球部署
AT&T 与 Thales 推出的联合方案,提供单一 SKU、全球资费管理、远程配置(SGP.32)、安全元件等能力,帮助企业消除传统 SIM 卡的库存、物流、合规成本。对于全球运营的物流、车联网、工业企业来说,可以在生产阶段以统一模块发货,到目标市场后再根据资费、法规激活当地配置。结合 IoT Analytics 强调的“本地化合规”趋势,eSIM 将成为未来几年普及率最高的连接技术之一。
终端智能化与边缘 AI
Digi International 的 XBee 3 Global LTE Cat 4 模块不仅支持 190+ 国家频段,还内置 GNSS、OTA、远程管理功能,结合 Digi Remote Manager 可实现批量部署、诊断、升级。Parks Associates 的调研指出,越来越多的智能家居、能源、工业场景正在引入边缘 AI:通过在网关、摄像头、传感器上部署轻量模型,实现本地判别、预警,降低云端负载、提升隐私保护。Iridium 推出的“Global GPS Device Protection on a Chip”也体现了终端安全的重要性。
企业落地挑战
尽管前景可观,企业仍面临多项挑战:
- 连接碎片化。 不同国家的频谱、法规、运营商政策差异显著,eSIM 虽然简化流程,但在数据驻留、税务、网络安全方面仍需本地化策略。
- 终端安全。 Aisuru 等僵尸网络的出现提醒我们,未加固的 IoT 设备可能被劫持为代理节点。
- 运营复杂度。 数百、数万台设备的运维、监控、固件升级需要自动化平台。
- 数据治理。 边缘 AI 带来新的数据流,需要确保合规、可审计。
策略与行动
- 规划分层连接架构。 综合使用 Wi-Fi、蜂窝、卫星、蓝牙等技术,按场景选择合适方案,将 eSIM 纳入统一管理。
- 部署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平台。 使用 Digi Remote Manager、Azure IoT Hub、AWS IoT Core 等工具,实现远程监控、OTA、安全补丁。
- 强化终端安全。 在硬件层引入安全芯片、可信启动,结合安全网关、入侵检测。
- 引入边缘 AI 平台。 根据业务需求选择 TinyML、Edge TPU、NPU 等方案,在靠近数据源处实现实时分析。
- 建立合规机制。 对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全过程建立政策,与法务团队合作应对不同地区的监管要求。
行动清单
- 评估现有设备是否支持 eSIM,制定库存更新计划。
- 对重点站点开展安全审计,排查默认密码、过期固件、开放端口。
- 引入设备管理平台,配置异常告警、固件升级、日志收集。
- 在试点场景部署边缘 AI,衡量延迟、带宽、准确率改进。
- 与运营商、硬件供应商签订服务协议,明确 SLA、数据安全、支持流程。
结语
物联网行业的竞争正在从“谁能连接更多设备”转向“谁能运维得更好、谁能让设备更聪明”。eSIM 的普及、边缘 AI 的兴起、终端安全的重要性,都要求企业建立系统化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只有那些兼顾连接、智能、安全、运营的玩家,才能真正把握住下一轮增长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