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1 量子计算产业扫描


导语:
量子计算圈在 10 月 31 日迎来一波“资本 + 生态 + 国际合作”的集中动态:日本 Q-STAR 与丹麦 NQCP 签署合作备忘录,加速产业化与标准化;瑞士 QAI Ventures 在新加坡成立亚太总部,与 Enterprise Singapore 共建 QuantumAI Accelerator 与 Venture Builder,打造“实验室到 IPO”管线;荷兰硬件商 QuantWare 落地首尔,为韩国政府打造 1.25 万名量子人才目标提供硬件基地;德国光子计算公司 Q.ANT 完成 8000 万美元 A 轮第二阶段融资,力推 LENA 架构与 TFLN 芯片进入人工智能算力体系。标准、生态、供应链与能效赛道在一周内全面点火。

新闻纵览

Q-STAR 总计 137 家成员,长于日本制造业与应用落地;NQCP 依托尼尔斯·玻尔研究所聚焦生命科学用例。双方 MOU 约定共同推进 QRAMI 与 Pathfinder 框架,解决标准、知识产权、资金壁垒,建立联合项目与政策建议。QAI Ventures 的新加坡计划依托政府 3 亿新元国家量子战略,Venture Builder 计划 2026 年启动,目标 2027 年前注册 7 家量子+AI 企业;QuantumAI Accelerator 为期五个月,结合 SWITCH 的 GenQ Hackathon,首届获胜团队用量子图神经网络为 DBS 银行做欺诈检测。QuantWare 成为韩国最大量子处理器供应商,其开放式 QPU 已部署于 ETRI,VIO 3D 架构面向 MegaQubit。此次设点将协助韩国科创部 3 万亿韩元量子计划,并支撑 1.25 万名人才培养目标。Q.ANT 引入 Duquesne Family Office 等投资者,累计融资达 8000 万美元,定位为欧洲光子计算最大单笔融资,LENA 架构承诺 30 倍能效提升,TFLN 产线年产 1000 片晶圆,Native Processing Server 将以协处理器形态接入现有数据中心。

技术拆解

Q-STAR 与 NQCP 的合作重点在标准化与供应链:QRAMI 定义量子资源评价指标,Pathfinder 框架强调从原型到量产的“里程碑”体系;通过跨国协作可统一接口、度量与知识产权处理流程。QAI Accelerator 将实验室成果引入企业问题,Hackathon 展示了量子图学习在金融风控的潜力,说明短期内混合量子-经典工作流仍是主流。QuantWare 的 VIO 3D 技术采用垂直互连提升耦合度,并通过开放架构让本土团队自行定制驱动,相比封闭系统更利于建立国产能力。Q.ANT 的 LENA 依托薄膜铌酸锂,提供高速调制与低功耗光学矩阵运算,其 Native Processing Server 通过 PCIe 插卡与传统 GPU 协同,为 AI 训练提供光子加速模块。

产业影响

标准化协作将影响跨国集团的采购策略,日欧联盟若形成统一认证体系,可降低供应链碎片化风险。新加坡 Accelerator 将吸引量子+AI 初创,公司可借助东南亚金融、物流用例验证商业模型,同时获得微软、IonQ、Quantinuum、IQM 等硬件支持。QuantWare 的进驻意味着韩国在硬件层面摆脱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推动本地人才培养与军工、通讯场景落地。Q.ANT 的融资则提示光子计算在 AI 能耗危机中成为热门赛道,传统数据中心运营商需关注光子协处理器的集成与运维模型。

策略建议

1)与 Q-STAR/NQCP 建立接口,参与 QRAMI 指标讨论,确保产品在未来供应链评估体系内获得认证;2)关注 QAI Accelerator 与 GenQ Hackathon 的题目与评估指标,提早布局量子图神经网络、量子优化等混合工作流;3)对接 QuantWare 在韩国的硬件生态,探索与 ETRI、韩国高校的联合研发,把握 VIO 3D 架构的 API 与维护要求;4)研究 Q.ANT LENA 架构与 Native Processing Server 的部署需求,评估在高能耗 AI 场景引入光子协处理的 ROI。

关注指标

标准化合作项目数量、QRAMI/Pathfinder 里程碑达成率、Accelerator 入营企业数量与融资规模、Hackathon 产出的行业方案落地情况、QuantWare QPU 在韩部署台数、VIO 3D 芯片产能、韩国量子人才培养进度、光子协处理器能耗对比、Q.ANT NPS 部署试点数量。

案例洞察

Q-STAR 的 137 家成员覆盖制造、金融、医药等领域,结合 NQCP 在生命科学的深耕,可能率先推出针对医药发现、材料模拟的标准化流程。GenQ Hackathon 将 DBS 银行作为场景,说明金融机构愿意尝试可解释的量子图模型,映射到风险控制、投资组合优化。QuantWare 对韩国 3 万亿韩元计划的响应表明硬件开放生态的吸引力,本地化服务对培育人才至关重要。Q.ANT 的 TFLN 产线合作 IMS CHIPS,意味着欧洲试图掌握光子芯片核心工艺,避免对传统 CMOS 代工的依赖。

风险提示

跨国标准化若无法协调知识产权与出口管制,可能陷入政治阻力;量子+AI Accelerator 需警惕“演示性质”项目,缺乏真实市场需求;开放架构的 QPU 若安全策略不到位,可能暴露于供应链攻击;光子协处理器集成需要专业运维,缺乏生态支持时可能增加复杂度。

行动清单

1)设立跨部门小组跟踪 QRAMI/Pathfinder 推进,与法务合作处理跨境 IP 与数据共享条款;2)筛选与本业务相关的量子+AI 场景,申请加入 QAI Accelerator 或与其项目方建立联合实验;3)派遣工程团队赴韩国参加 QuantWare 的技术培训,获取 VIO 3D 架构调试经验;4)与数据中心团队共建光子计算 PoC,测量 LENA/NPS 的能耗与性能指标。

趋势展望

未来 12-18 个月,量子产业“国际联盟 + 区域加速器 + 能效技术”将同步推进:跨国标准化争夺话语权,区域性加速器构建本地产业群,光子计算与超导体系展开能耗之争。企业需同时布局标准参与、应用落地与硬件创新,方能在下一轮量子竞争中掌握主动。

生态协同

鼓励加入国际标准组织,与 Q-STAR、NQCP 形成联合工作组;与新加坡、韩国的政府与研究机构建立人员互访机制,共享人才与试验平台;与光子计算创业公司、云厂商联合制定能耗基准,推动形成对光子协处理器的统一评价体系。

人才与治理

需要复合型人才:既懂量子算法又懂行业场景的应用架构师、熟悉光子硬件与传统数据中心集成的系统工程师、擅长国际政策与标准的治理专家。建议在董事会层面新增“量子与先进算力”议题,确保投资与合作决策具有前瞻性。


文章作者: 张显达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张显达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