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数字治理观察:数据主权协定与AI公共服务的双轨治理


导语

在联合国数字合作论坛上,43 个国家签署《跨境数据互认协定》试点版,强调“规则互信+技术互认证”的双重保障;欧盟公布《公共服务 AI 责任指令》,明确政府部门部署生成式模型的合规底线;国内多个试点城市上线“城市数据资产交易所”沙箱,探索数据确权、分级流通与收益分配。伴随 Sora 2 等多模态模型进入公共机构视野,数字治理的重点从“工具引入”转向“制度设计与风控落地”的精细化管理。

全球政策动态

  • 跨境数据互认协定(CDRA)试点:协定划分金融、医疗、文旅、工业四类数据域,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标签、访问控制与审计接口,实现互认。参与国需建立“数据可信节点”,并在 24 小时内响应跨境安全事件。
  • 欧盟公共服务 AI 责任指令:要求政府机构在部署生成式模型前完成风险评估与影响评估,设定输入模板与审计日志,确保模型不会在教育、医疗、司法等敏感场景产生不当偏见或歧视。
  • 亚太智慧城市联盟:发布《城市数据资产交易沙箱指南》,提出城市级数据资产分类分级、区块链确权与收益分配模型,并强调公共数据开放需同步落实隐私保护、算法透明与可质询机制。
  • 中国国家数据局政策动态:推动“数据授权运营试点”进入第二阶段,要求地方在能源、交通、公共卫生等领域形成“数据要素入表”机制,并开展收益分账与风险补偿试验。

核心议题

  1. 数据主权与互联互通:CDRA 通过“可信节点+零知识证明”实现跨境审查的自动化。企业在参与过程中,需要构建数据分类分级、脱敏与加密策略,并同步更新审计日志与访问凭证。跨国公司需评估本地法律与协定条款的冲突点。
  2. 公共服务 AI 化的责任边界:政府引入 ChatGPT、Sora 2 等模型提供政务服务、教育资源或文化传播时,必须建立提示词白名单、敏感词过滤与结果校验机制。欧盟指令强调的“可解释、可质询、可纠错”三原则将成为全球公共部门 AI 项目的参考框架。
  3. 数据资产市场与民生场景:城市数据资产交易所通过沙箱机制允许企业在限定范围内调用交通、能耗、环境等数据,但必须在沙箱内完成安全测评、隐私保护、收益分配方案。如何设计“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制度,决定了数据要素市场的可持续性。

实践案例

  • 新加坡“公共数字孪生”计划:通过 CDRA 试点,向多国企业开放港口物流数据,要求企业提交数据使用计划与安全评估,整个过程在区块链上记录;同时配套 AI 风险评估工具,对模型输出实现实时监控。
  • 欧盟城市“AI 公共服务工厂”:由市政数字局牵头,建立模型评估平台,涵盖偏差检测、内容审核、水印标注、投诉处理;居民可通过“AI 服务透明度仪表盘”查看模型版本、训练数据来源、审核记录。
  • 中国某试点城市“数据资产收益分配”机制:将能源、交通、环境、公共卫生数据纳入市属国企的资产负债表,收益按照“供数部门—运营机构—使用方—公共基金”四方分配,同时建立风险准备金,用于数据泄露或误用赔付。

政策建议

  1. 建立跨部门数字治理委员会:汇聚数据、法务、信息化、行业监管部门,形成政策制定、技术评估、运营监管的闭环;明确数据主权与跨境合规的角色分工。
  2. 完善数据生命周期管理:从采集、存储、加工、流通到销毁的全链路建立标准化流程,配合可追溯的元数据管理与访问审计,确保协定执行时可快速提供证据。
  3. 强化公共服务 AI 风险评估:部署模型前进行影响评估(AIA),运行中配置实时监测、错误纠正与用户投诉通道;在敏感场景设置人工复核、权限分级与应急预案。
  4. 推动公私合作与社会参与:搭建开放的数据创新实验室,引导企业与高校共同探索数据要素定价、隐私保护、算法透明工具;同时建立公众咨询机制,提升政策透明度。

指标与路线图

关键指标 现状 目标与路径
数据可信节点部署 10 个国家完成首批节点,平均上线周期 4 个月 2026 年扩展至 30 个节点,将合规审核时间缩短 40%
公共服务 AI 影响评估覆盖率 欧盟试点城市达到 65%,亚洲地区不足 30% 建立模板化 AIA 工具包,配合可复用的风险场景库
数据资产收益入表规模 国内试点城市 2025 上半年约 380 亿元人民币 完善收益分配机制,推动更多行业纳入数据资产体系
公民参与度 服务透明度信息公开页面平均访问率不足 10% 通过可视化仪表盘与定期报告提升公众理解与信任

结语

数字治理进入“跨境协同+公共服务 AI 化+数据要素市场”的三维棋局。面对多模态模型的快速渗透,政府与企业需要建立制度化的风险评估、技术对接与公众沟通体系,把“合规—效率—创新”统一在同一坐标系中。未来两年,谁能率先搭建起跨部门、跨地域、跨行业的治理联盟,谁就能在数据要素时代取得主动权。

参考资料

  • UN Digital Cooperation Forum:《Cross-border Data Recognition Agreement》
  • European Commission:《Directive on AI Accountability in Public Services》
  • Smart City Alliance:《Sandbox Handbook for Urban Data Asset Exchange》
  • 国家数据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展》
  • OECD:《AI Governance in the Public Sector 2025》

文章作者: 张显达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张显达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