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的躁动
《上海证券报》刊文《在重构中前行:AI投资激荡全球》,指出Sora 2发布后,海外多家基金将生成式视频列为2026年重点配置方向。文章提到,仅在Sora 2发布后的数日内,北美两只以内容科技为主题的ETF净流入超5亿美元。国内资本亦迅速成立“AI影视”“智能创意”子基金,寻找硬件、算力、内容生产的投资对象。
独立应用引发行业重构
Sora App采用邀请制运营,定位为“生成式短视频社区”。OpenAI传出的下一步计划是允许第三方工作室在平台上发布剧集、互动短片。这种“模型+社交”组合冲击了传统平台的内容采购模式,影视公司需要在平台策略、版权协议上重新布局。
广电行业的机遇与风险
《今日流媒体》评论指出,广视听机构正探索如何把Sora 2纳入节目制作流程,从新闻包装到综艺预演都可以用AI生成预案。对地方台来说,Sora 2提供了低成本制作工具;但同时必须强化内容审核、防止Deepfake、侵权素材混入节目。监管层预计将要求平台提供可验证的溯源水印,并在播出前进行AI生成内容标识。
版权与合规成为硬约束
Sora 2的训练数据、生成素材引发版权争议。好莱坞经纪公司联合发声,要求OpenAI明确素材来源并提供版权赔偿机制。国内企业若想接入Sora 2或开发自研产品,需要在合同中约定模型输出版权归属、侵权责任分担,以及如何处理名人肖像、品牌素材。
能耗与算力投入不可忽视
生成式视频模型能耗高昂。文章估算,以Sora 2的分辨率和时长,生成1分钟视频可能消耗数百千瓦时电力。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企业需建设绿色数据中心、采用液冷系统,并与电力企业签署可再生能源协议。资本在评估项目时也开始关注ESG指标,避免陷入“高能耗陷阱”。
生态合作的关键要素
要构建健康生态,需要模型提供商、算力平台、内容方、审核机构、发行渠道共同协作:模型提供商负责技术迭代、接口治理;算力平台确保安全、低碳运行;内容方提供高质量脚本和素材;审核机构建立分级标准与应急响应;发行渠道负责用户运营与商业化。缺一不可。
对企业的建议
影视公司可以从三个层面拥抱Sora 2:战略层面设立AI内容工作室,探索沉浸式节目、互动广告;技术层面搭建AIGC内容管理平台,与现有制作流程打通;治理层面建立AI内容审查、版权追溯、人机协作规范。只有在“创意—制作—审核—发行”全链路建立制度,才能降低风险、释放生产力。
展望
10月12日的资本动向预示着生成式视频正在进入快速商业化阶段。Sora 2既是投资风口,也是治理考题。无论是内容公司还是科技企业,都必须在追逐创新的同时,构建稳固的法律、安全、能源护栏,才能在下一轮AI内容竞赛中立于不败之地。
资本之外,行业协会也应牵头制定生成式视频的伦理准则,为企业协同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