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拓扑量子计划”升级:从实验室走向晶圆厂的跨行业协同


新闻速读:日本内阁府启动“拓扑量子加速计划2.0”

10月8日,日本内阁府与经济产业省联合发布“拓扑量子加速计划2.0”,宣布在北海道新建拓扑量子芯片中试线,并与索尼、NEC、东芝、日立、富士通、台积电日本(JASM)及美国量子初创PsiQuantum合作。计划目标是在2028年前实现100个拓扑超导量子比特阵列的可重复制造,并建立面对航空、材料、加密的应用验证平台。政府承诺投入3000亿日元,吸引私营资本配套投资。

技术重点:从材料到工艺的全链条突破

拓扑量子比特以超导半导体异质结构为核心,需要高纯度材料与纳米工艺。计划提出三大技术突破方向:

  1. 马约拉纳零模控制:通过InSb/InAs纳米线与铝超导层构建拓扑超导体,结合外场调控实现零模产生与操控。
  2. 三维互连与过滤:采用超导三维封装技术,解决拓扑量子比特对噪声敏感的问题,引入多级低温滤波器。
  3. 量测电子学本地化:开发极低噪声、低功耗的量测电子学,将传统的室温设备迁移至稀释制冷机内部,提升信号质量。

产业链协同:半导体与量子团队的双向融合

计划强调半导体晶圆厂的参与:JASM提供先进工艺线,在熊本与北海道建立协作;索尼、NEC负责传感与控制芯片;台积电提供晶圆制造工艺;美国PsiQuantum提供拓扑量子算法与纠错经验。日本政府成立“量子半导体标准化委员会”,制定材料纯度、工艺流程、封装接口标准,为未来量产奠定基础。

国际合作与地缘影响

该计划与美国“量子前沿计划”、欧盟“Quantum Flagship”对接,计划共享拓扑量子实验数据与材料测试结果。日本希望通过拓扑量子突破在全球量子竞争中保持领先,并带动半导体产业升级。对中国、韩国、欧盟企业而言,需要关注供应链协作与知识产权布局。

企业建议:如何参与拓扑量子生态

  • 材料与设备供应商:关注超高纯度半导体材料、低温设备、滤波模块的需求,与日本合作伙伴建立联合研发。
  • 算法与软件公司: 提供适配拓扑量子的纠错算法、编译器,与硬件团队合作验证。
  • 投资机构:评估拓扑量子中试线与相关初创企业的投资机会,关注政府补贴与风险。
  • 科研机构:申请开放实验时间,开展拓扑量子材料、测量技术研究。

全球竞合:与美欧计划的对标

美国的“Topological Quantum Network”计划聚焦硅基拓扑量子,欧盟的Quantum Flagship在荷兰、德国投入类似项目。日本此次2.0计划强调开放合作,但也设定“技术安全边界”,要求海外伙伴遵守日本出口管制。对于中国企业和高校而言,需要关注双方在知识产权和实验数据共享的框架,探索联合实验、人才交流的可行模式。多边合作将加速拓扑量子从实验室走向晶圆厂,但也意味着需要更成熟的合作治理。资本层面,欧美主权基金、企业风投对拓扑量子项目态度谨慎,投资者越来越关注可量化的工程里程碑,这对项目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日本政府则设立专项保障基金,用于补贴工艺线与供应链企业的升级。

结语:拓扑量子竞赛进入工程化关键期

拓扑量子从理论走向工程化,需要政府、产业、学术团队协同。日本的计划展示了跨行业整合的范式。紧跟拓扑量子技术与供应链变化,将为未来量子计算商业化提供先发优势。


文章作者: 张显达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张显达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