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稳居TIOBE榜首:AI与平台工程构筑长期护城河


榜单解读:Python继续领跑十月指数

cnBeta 10 月 7 日报道《编程语言排行榜公布:Python 蝉联榜首 C 语言重返第二》,指出 Python 在 2025 年 10 月 TIOBE 指数中再次位居首位,巩固了其在全球开发者生态的统治地位。即便在生成式 AI、云原生、低代码平台迅速演进的背景下,Python 凭借丰富的库生态、广泛的教育基础、执行效率的持续优化,保持了高热度。

Python增长的三大驱动力

  1. AI与数据科学主导:PyTorch、TensorFlow、JAX、LangChain、LlamaIndex、Hugging Face 等框架构筑完整的 AI 管线,从模型训练、推理、评估到部署均可在 Python 生态内完成。
  2. 自动化与平台工程:Ansible、Airflow、Prefect、Dagster、SaltStack、Invoke 等工具让 Python 成为 DevOps、MLOps、DataOps 的首选语言。
  3. 教育与社区基础:全球大学、K12 教育将 Python 作为入门语言,PSF、PyCon、EuroPython 等社区活动活跃,为生态持续注入开发者。

面临的挑战:性能、版本碎片、安全风险

  • 性能瓶颈:GIL 限制多线程,CPU 密集型任务仍需借助 C 扩展、Numba、PyPy 或迁移至 Rust、Go 实现。
  • 版本治理:企业中仍存在大量 Python 3.8 及以下版本,存在安全补丁缺失、依赖兼容问题。
  • 供应链安全:PyPI 恶意包、Typosquatting、依赖投毒事件频发,需要增强包审计与源管理。
  • 工程可维护性:大规模工程项目需要规范模块化、类型标注、测试、文档;缺乏标准化会导致技术债累积。

企业的 Python 战略路线

  1. 统一版本与依赖管理:采用 pyenv、Conda、Poetry、uv 等工具,建立私有 PyPI 仓库、SBOM、依赖白名单,确保环境可重复。
  2. 性能治理:根据业务需求引入 Cython、Numba、PyPy;通过分布式计算框架(Ray、Dask、Spark)解决大规模任务。
  3. 安全与合规:部署 SCA 工具、包签名验证、制品仓库管控;对敏感数据、算法引入隐私保护与模型审计。
  4. 工程化能力:引入 type hint、mypy、ruff、pytest、tox 等工具;构建自动化测试、CI/CD、可观测性体系。

Python与多语言协同的新格局

Python 不再孤立使用,而是与其他语言协同构建系统:

  • 与 Java/Golang 协作:Python 负责 AI 推理、数据处理,Java/Go 负责高并发服务;通过 gRPC、GraphQL、消息队列联通。
  • 与 Rust/ C++ 集成:利用 PyO3、CFFI、Project Panama 提供高性能组件。
  • 与前端/移动端融合:借助 FastAPI、Django + React/Vue/Svelte,或 Tauri、Kivy 实现全栈交付。
  • 与低代码平台:Python 作为低代码平台的可扩展脚本语言,满足企业定制化需求。

提升团队能力的实践

  • 构建 Python 卓越中心:设立内部技术委员会,沉淀最佳实践、代码规范、工具链标准。
  • 强化培训与人才梯队:组织专项培训、社区分享、开源贡献;设立数据科学、MLOps、平台工程等不同岗位序列。
  • 参与社区与生态:鼓励工程师提交 PEP、贡献开源、参加 PyCon;企业可赞助开源项目,获取生态话语权。
  • 建立可持续运维:将模型、数据、代码统一纳入版本控制;通过 MLflow、Kedro、Metaflow 管理实验,保障可追溯性。

展望:Python在AI时代的进化方向

未来,Python 在以下方向值得关注:

  • 无 GIL(PEP 703)进展:期望在未来版本移除 GIL,实现真正的多线程并行。
  • 类型系统完善:PEP 484、PEP 563、PEP 695 等推进静态类型化,增强大型项目可维护性。
  • 运行时优化:CPython 3.13、Mojo、GraalPy 等为高性能场景提供新路径。
  • 安全与可信 AI:围绕模型审计、可解释性、隐私保护的库和框架将成为新增长点。

结语:排行榜背后是系统能力

TIOBE 榜首是 Python 多年生态建设的结果。对企业而言,关键在于把这个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工程能力——统一版本、强化安全、提升性能、打造人才梯队。唯有如此,Python 才能在生成式 AI、自动化、数智化转型浪潮中,持续发挥“胶水语言”的战略价值。


文章作者: 张显达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张显达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