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发布:青岛位列全国数字百强第 12 位
10 月 4 日,腾讯新闻报道《全国“数字百强”,青岛排名 12》,公布了最新一年度中国城市数字竞争力榜单。榜单从数字基础设施、数据治理、产业生态、数字民生、创新能力五个维度评估 100 座城市。在整体排名中,北上广深位居前列,杭州、成都、青岛、武汉等新一线城市积极追赶。青岛排名第 12,较上一年提升 3 位,在海洋经济、工业互联网、数据治理方面表现突出。
指标拆解:数字城市竞争力的五大支柱
- 基础设施:涵盖算力、5G、光纤、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指标。青岛北部算力中心投入运营,海量工业数据上云,为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支撑。
- 数据要素治理:评价城市的数据目录、共享平台、数据开放度、隐私与安全管理。青岛建立海洋数据资源中心,推进“数据要素×海洋产业”试点,实现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数据协同。
- 产业生态:关注数字产业规模、数字化转型成效、科技企业数量。青岛在工业互联网、海洋科技、智能制造等领域引入海尔卡奥斯、青岛港等龙头企业,形成链主带动效应。
- 数字民生:评估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养老等应用场景。青岛构建“爱青岛”城市服务平台,覆盖 700 余项政务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
- 创新能力:涉及科研投入、人才吸引、科创平台、专利成果。青岛打造“国际海洋试验场”“海洋国家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吸引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联合研发。
城市数字化的战略启示
从基础设施到算力网络
数字基础设施不再是“光纤+5G”,而是向算力枢纽、边缘节点、云网融合升级。城市需规划算力布局,形成“中心算力+边缘算力+终端算力”的层级体系。数据要素市场化
榜单将数据治理纳入核心指标,说明数据要素已经成为城市竞争力的关键生产要素。城市需完善数据目录、数据授权、数据运营机制,探索数据交易、数据交换、数据资产管理。政产学研协同生态
领先城市普遍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创新、科研支撑、资本参与”的数字生态。通过产业基金、创新平台、开放测试场景加速技术落地。数字民生与包容性
数字化不是仅服务企业,更要覆盖老年人、残障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青岛推出适老化改造、无障碍服务,证明数字治理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
青岛案例:海洋城市的数字跃迁
- 工业互联网:青岛依托海尔卡奥斯、青岛港等平台,打造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全国 80 余个工业集群,形成“海洋+工业互联网”的特色路径。
- 港口数字化:青岛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使用无人驾驶 AGV、5G 专网、AI 调度,实现全球效率领先。
- 海洋数据中心:整合波浪、气象、海图、航道等数据,为海洋牧场、航运、海洋环保提供精细化服务。
- 城市大脑:青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整合 36 个部门的 1000 余类数据,实现城市运行的实时监控与事件联动处置。
行动建议:其他城市的追赶策略
- 制定数字发展顶层设计:明确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的发展目标、里程碑和指标体系,保障部门协同。
- 建设数据基础设施与资产体系:打造城市数据中台、数据交易平台、数据安全体系,实现数据汇聚、治理、共享和运营。
- 打造行业应用示范:选择制造、物流、文旅、农业等重点产业开展数字化示范项目,形成行业模板复制推广。
- 开放场景与政策:提供测试道路、智能网联示范区、公共数据开放接口,吸引企业入驻;通过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支持数字企业发展。
- 培育人才与组织能力:建立数字人才培训计划,引入 CTO 顾问团、数字化首席官(CDO);推动国企、机关建立数据治理、算法审计岗位。
结语:数字城市竞争进入“质量时代”
2025 年的“数字百强”榜单显示,城市竞争已从早期的基础建设转向系统治理、产业协同、民生服务质量比拼。谁能在算力、数据、生态、人才、治理方面形成系统优势,谁就能在数字中国建设中脱颖而出。青岛的上升仅是一个缩影,更多城市正加速奔跑。未来的竞争不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稳不稳”“能否持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