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亮点:全国掀起安全宣传热潮
中央网信办发布的宣传周报道展示了各地活动亮点:展览、论坛、直播、演练遍布全国,形成“城市+线上”双联动。通过沉浸式展馆、互动演示、安全课堂,网络安全知识走进街区、校园、企业。
亮点一:沉浸式展馆与互动体验
在各地展馆中,参观者可以体验勒索攻击模拟、个人信息泄露追踪、智能家居被入侵等场景。通过VR、AR技术,观众直观感受安全风险。展馆设置“安全挑战赛”,驾驶模拟车体、操控无人机完成任务,提高防护意识。
亮点二:行业论坛聚焦攻防实践
宣传周期间举办多场行业论坛,聚焦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安全挑战。专家分享真实案例,讨论零信任架构、供应链安全、合规策略。论坛推动政企学研协同,促成安全项目签约与合作。
除了传统议题,论坛新设AI安全、模型安全专场,探讨生成式AI带来的风险,如提示注入、模型窃取、数据投毒。安全厂商展示针对大模型的审计、沙箱、内容检测工具,提醒企业在AI应用中建立安全防线。
亮点三:实战演练检验防护能力
各地组织红蓝对抗、钓鱼模拟、应急演练。政府部门与企业联手模拟大规模攻击,验证应急响应流程。演练强调跨部门协同、数据共享、快速决策,提升城市安全治理能力。
部分城市引入数字孪生城市平台,将供水、电力、交通、通信等关键基础设施的运行数据接入演练系统,实现“虚实结合”的态势推演。通过AI分析,演练指挥中心能够实时评估影响范围、预测后续风险,提升决策效率。
亮点四:青少年安全教育
学校举办安全课堂、编程大赛、安全绘本展,将安全教育融入课程。学生通过游戏、竞赛学习防范技巧。高校开展网络安全科普节,邀请安全专家授课,培养未来人才。
产业协同与政策落地
宣传周期间,安全厂商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建设安全运营中心、漏洞响应平台、行业安全实验室。多个省市发布网络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数据安全指引,将宣传周作为政策宣传与落地的窗口。部分地区推出“安全积分”制度,对积极整改的企业给予政策激励。
政府还引导安全服务从项目制转向托管化、服务化,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安全托管服务获得专业防护。宣传周设置“安全服务集市”,展示安全托管、渗透测试、应急响应、合规咨询等服务,帮助企业迅速匹配需求。
企业行动建议
- 组织员工参加宣传周活动,提高安全意识。
- 根据演练经验完善应急预案,定期测试。
- 与安全厂商合作开展安全评估,提升防护能力。
- 建立安全培训体系,将宣传周内容融入日常培训。
- 制定安全指标体系,对漏洞修复时效、检测覆盖率、响应时间等指标进行量化管理。
- 引入安全运营中心与自动化响应工具,实现威胁检测、分析、处置的闭环。
公众参与:从“看热闹”到“做守护者”
宣传周还通过线上直播、互动问答、科普漫画等形式吸引公众参与。安全机构推出个人安全自测工具,帮助用户评估密码强度、隐私设置、防诈骗能力。社区组织安全志愿者队伍,开展老年人防诈骗宣讲、青少年安全教育,形成社会共建的格局。
企业可借此机会开展客户教育,通过APP弹窗、推送、活动提醒客户警惕诈骗,提供账户安全、支付安全指引,提升客户满意度。
结语:宣传周成为安全能力提升的催化剂
网络安全宣传周不再只是宣传,更是推动政策落实、产业协同、人才培养的综合平台。企业应把握契机,将宣传周成果转化为长期行动,构建稳固的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