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大会前瞻:软件工程的三条战略主线


大会前瞻:万人共议计算技术新趋势

根据腾讯新闻9月29日报道,中国计算机大会(CCF CCEC)2025将于10月在哈尔滨召开,预计超万人参与。大会围绕计算技术、人工智能、产业数字化等主题设置高峰论坛、技术论坛、开源日等活动。其中,软件工程专题聚焦“平台工程”“可信软件”“AI辅助开发”,反映出行业对软件工程体系化建设的迫切需求。

战略主线一:平台工程成为研发效率核心

平台工程(Platform Engineering)强调构建自助化、标准化的研发平台,提升开发、测试、运维效率。大会拟发布《平台工程实践白皮书》,总结互联网、金融、制造业在构建内部开发者平台(IDP)方面的经验。策略包括:

  • 建立统一的CI/CD、制品仓库、基础服务目录,让业务团队自助调用。
  • 引入IaC、容器、服务网格,简化环境管理。
  • 利用AI辅助生成流水线配置、监控告警规则。

平台工程本质上是将工程能力产品化,为业务团队提供可靠工具,与DevOps形成互补。

战略主线二:可信软件与质量治理

与会专家将探讨安全、质量、合规一体化的新框架。议题包括:

  • 可信开源:针对供应链风险,建立开源组件治理体系,推广SBOM、签名、漏洞扫描。
  • 形式验证与自动化测试: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高可靠领域推广形式化方法与自动测试平台。
  • 观测与反馈:通过可观测性平台收集运行数据,驱动质量改进。

大会计划与监管机构合作发布“关键领域软件质量指南”,推动行业构建全生命周期质量标准。

战略主线三:AI辅助开发的落地路径

生成式AI正改变软件工程实践。大会将展示AI编码助手、需求分析、测试生成、运维运筹等应用案例。关键问题包括:

  • 如何将AI工具纳入安全、合规框架,防止代码泄露、输出不可信代码。
  • 如何调整研发流程,使AI成为Pair Programmer,而非黑箱。
  • 如何构建模型评估体系,衡量AI开发工具的ROI与风险。

多数企业选择“AI中台”策略,统一管理模型、工具与权限,确保跨团队统一体验。

人才发展与教育改革

大会将讨论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包括产学研协同、工程实践课程、开源项目孵化。高校与企业计划共建“软件工程实训营”,推动学生在真实项目中学习平台工程、DevSecOps实践。开源社区代表呼吁更多高校将开源贡献纳入评价体系,培养开放协作能力。

企业行动建议

  1. 评估工程现状:梳理研发流程、工具使用、质量指标,识别瓶颈。
  2. 构建平台团队:组建跨职能团队负责平台工程,制定服务目录与SLA。
  3. 引入可信治理框架:部署SBOM、DevSecOps、自动化测试,确保质量与安全。
  4. 布局AI工程:试点AI编码、测试工具,建立评估指标与治理制度。
  5. 培养人才:与高校、社区合作,打造工程实践体系。

此外,大会还将举行“软件工程与新质生产力”闭门圆桌,聚焦企业在智能制造、能源、金融等行业的工程化经验,计划发布联合倡议,推动建立行业级工程能力评估体系。参会企业可对照评估模型,识别自身在流程、工具、数据、组织方面的差距,制订三年行动计划。

结语:软件工程迈向系统化治理时代

中国计算机大会提供了行业共识的平台。软件工程从工具堆叠走向平台化、可信化、智能化,需要企业从战略、组织、技术、人才等多维度系统推进。谁能率先构建高效、可信、智能的工程体系,谁就能在数字时代赢得竞争优势。


文章作者: 张显达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张显达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