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信号:从宣传到体系建设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9月15日发布的消息显示,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正式开幕。今年活动以“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调将宣传周打造为政企协同、产学研结合、全民参与的安全建设平台。开幕式提出三项核心任务:夯实安全意识、防范重大风险、培育安全产业生态。
三大协同机制:政府、企业、社会
政府主导的政策引导
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工作计划,要求地方建立网络安全事件报告机制、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并在宣传周期间完成重点行业的安全检查。河南、重庆、广东等地同步启动活动,推出安全知识竞赛、漏洞众测、应急演练等项目。企业参与的产业合作
安全厂商、云服务商、电信运营商在宣传周期间发布安全报告、开源安全工具,并开展行业培训。例如,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多家企业举办工业互联网安全论坛,聚焦OT与IT融合带来的风险。社会共建的教育推广
高校、中小学、社区等组织通过课堂、展览、直播等形式普及安全知识。媒体开设专栏,传播典型案例与防护技巧。公众参与度成为衡量宣传周效果的重要指标。
重点议题:零信任、数据安全、AI治理
宣传周聚焦三个前沿议题:
- 零信任架构:随着远程办公、云原生应用普及,零信任成为企业安全架构转型的核心。会议提出推动零信任标准制定,鼓励企业将身份、设备、应用纳入统一的信任评估体系。
-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强调在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全链路中落实最小化原则和脱敏措施。深圳延长“人工智能语料券”申报,为企业合法获取训练数据提供支持。
- AI安全治理:针对生成式AI带来的内容安全、模型泄露、提示注入等新威胁,宣传周提出构建AI安全评估框架,建立模型行为监测与审计机制。
行业案例:多地打造安全示范
各地在宣传周期间推出行业示范项目:
- 重庆市:围绕城市运行管理平台举办实战演练,检验电力、交通、供水等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能力。
- 河南省:发改委联合多部门开展“安全护航新质生产力”行动,推动重点企业升级安全运维平台。
- 高校阵营:北京大学、华东师大等高校通过攻防演练、红队竞赛、课程改革培养安全人才。
这些案例体现了网络安全与城市治理、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趋势。
安全产业:市场需求与资本布局
在政策驱动下,网络安全产业持续增长。资本市场关注安全运营中心(SOC)、安全托管服务(MSS)、安全即服务(SaaS)等细分领域。宣传周成为厂商发布新品、展示解决方案的窗口。2025年,安全行业呈现以下趋势:
- 托管服务兴起:中小企业缺乏安全团队,开始采用托管形式,将威胁监测、漏洞修复外包给专业机构。
- 安全与业务融合:安全能力嵌入DevOps流程,形成DevSecOps,实现从研发到运维的持续防护。
- 安全人才供需紧张:多地政府推出安全人才培养计划,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公共安全与个人防护
宣传周不仅关注企业安全,也强调公众防护:
- 推广防范诈骗、钓鱼、隐私泄露的实用技巧。
- 提醒用户开启双因素认证、使用强密码、更新系统补丁。
- 鼓励公众发现并报告安全漏洞,参与志愿活动。
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活动,提升公众的安全素养,形成“全民防线”。
展望:宣传周成为全年安全治理起点
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正在从短期宣传转向长期治理。政府将宣传周成果纳入年度安全考核,推动各部门制定行动计划。企业需根据宣传周提炼的政策要求,更新安全战略、投入预算、培训团队。社会、家庭、个人各层面也要将安全意识融入日常生活。
未来,宣传周将继续作为安全政策发布、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推动我国网络安全水平迈向更高阶段。